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仁者见智

有大德才会有大智

 
 
 

日志

 
 

课程资源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摘)  

2012-07-30 11:03:52|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课程资源到底是什么?开发课程资源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谁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相关课题专家历经5年的研究表明——

  ■本报记者 张贵勇

在日前举行的“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报告会上,该课题的相关负责人及一些专家梳理了课程资源与有效教学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以及不同学科教学资源的利用模式等问题。

教材不是全部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将教材当作全部的课程资源。

 其实,教材只是核心而非全部的课程资源,这是由教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具体来说,从开发主体看,教材编写主要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并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从内容看,教材往往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不同地区学生的认知差异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实施空间上,教材仅局限于课堂,而真正的课程资源应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应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

 而过于局限于教材,无疑会陷入狭隘的课程资源观,最终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以语文教学为例,据了解,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一个学期的时间,往往仅完成了一本语文教材的教学,还担心教学时间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普遍讨厌渐趋模式化的语文教学,对教师反复“研磨”一篇课文感到厌倦。教师却觉得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只能回到教材,继续重复训练。实际上,大量课外阅读的学生反而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课题组成员、人教社编辑王林看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仅仅在课堂上围绕语文教科书为中心的封闭的教学空间,学习方式难以发生重大转变。如果能把足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课堂中,语文课堂将改变旧有的教与学的面貌,进而呈现一种广义的、开放的课程资源观,教学的有效性将得以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迅速提升。

“课程资源应该是富有教育价值的,是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乃至自然中的教育资源”,该课题负责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廷凯研究员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的狭隘认定,走出以往相关课程资源的僵化思维定式,认清课程不应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学科与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其实,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乃至对社会的认知,都可以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资源的开发应指向有效教学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张廷凯告诉记者,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核心原则是以有效教学为导向。如果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那么课程资源就失去了价值。在农村地区,有很多不错的课程资源,如计算机、网络等,但在一些学校,这些资源处于闲置的状态,没有服务于教学活动,仅仅作为一种摆设,根本没有发挥价值。课程资源一定要用起来,不仅是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可以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效教学的价值判断也应具有发展的眼光。”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杨德军说,从现实角度讲,对有效教学的评判标准常常局限于终结性的考试评价,这是与有效教学的理念相违背的。而实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引导,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一整合。比如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很充分,其他相关学科也应有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共同构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同时,校长要清楚课程资源的理念,并将之与学校的未来发展紧密配合,综合考虑选择哪些资源,开发哪些资源,哪些资源更方便使用、利用率更高等问题。

 另外,有效教学的指向,也要求教师对自身所教学科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语言人文类的学科与科学类的区别,在教学时采用不同的课程资源。例如,语文、英语等语言类、人文类的学科,必须走出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大量采用经典的、社会的或生活的素材,采用开放阅读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理科的教学,更多地需要开发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或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思辨、探究和体验。

“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许仍可以提出其他原则,如丰富、创新、实用等,但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原则必须是为有效教学服务的,这是一个根本原则。”在张廷凯看来,鉴于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对于同类或者相关的课程资源,学校和教师要系统规划开发的路径、顺序和范围。在此基础上,课程资源要尽可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其使用价值,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开发课程资源不能仅仅靠师生

 对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有人认为是学校、教师,也有人认为是学生,或者说师生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但是,仅凭师生或者学校的力量,是不是一定能达到课程资源开发的理想效果呢?

 “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经过5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应是多层次的,不同主体在不同层面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相对来说,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资源的组织和开发,以及利用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经验推广上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提升,这是个别学校或者个别班级难以企及的整体优势。

 例如,该课题的主要合作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在组织课题成员校开展“儿童文学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统筹、组织、推广和资金支持效力。5年多来,共3批145所小学参加了课题实验,保证了朝阳区所有小学都进入研究中。朝阳区教委共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学校购置优质图书。各校也积极建设书香环境,阅读场所遍布朝阳区各小学。开展区级大型培训、研讨、竞赛活动40余次,并制定了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涌现了一批阅读特色学校。

 同时也必须看到,学校与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再好的外部课程资源条件,如果没有师生参与开发和利用,也无法发挥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上,要注重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自主创新。”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说,现在多媒体资源非常丰富,极大地辅助了师生的教与学,但是现成的课程资源并不能替代教师自身的劳动。教师还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围绕所教学科的特点去寻求优质的、恰切的课程资源,既能在特定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问题解决和能力提高,也要有助于学生长远的潜能开发、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评论这张
 
阅读(16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