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9年3月13日到14日在南京举办“第二届教育家论坛”,会上南京拉萨路小学展示他们六年来的研究成果,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里。
上午听了周校长“关于智慧教育研究的报告”,听了拉萨路小学教师执教的三节研究课和执教教师的说课以及专家的点评,受益匪浅。我对拉萨路小学的“智慧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非常敬佩,我觉得他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从这些成果中捕捉到他们智慧教育研究的智慧。
一、从概念走向教育
当今,国内外研究“智慧教育”的人和学校为数不少,但是几年下来,很多人还是在概念上“纠缠”,拉萨路小学对“智慧”这个本身就难以界定的概念,没有过多地去分析,而是按照我们成所长对智慧的理解,将其作为校本研究的界定。他们基于自己的认识,开展教育活动,探究智慧教育策略,并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诠释和丰富“智慧教育”的概念。
二、从神秘走向清晰
“智慧”是一个哲学命题,属于意识范畴,本身表述很“玄”。“智慧”是什么,人的品质中哪些是智慧,什么样的教育能产生智慧?这是一个相对“神秘”的话题,研究起来难度较大。而我们拉萨路小学,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从他们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成果《智慧,教育现场的发现与创造》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学校每一个教师都能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演绎“智慧教育”,并且让我们与会者也都能感受到,摸得着,能够学。
三、从理性走向生活
很多学者和学校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处于理性探究的较多,在此我并不否定理论探究。但是拉萨路小学经过理性建构后,就让智慧教育走向学校的教育生活。通过项目试验,探究“追寻智慧的路径”,找到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课堂坊”实践课堂教学生发智慧,“每周一玩”实践课间生发智慧,“星期三生活学校”实践校本课程生发智慧,“智慧嘉年华”实践课外活动生发智慧。可以说,他们的智慧教育已经走向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并在生活实践中促进师生智慧的生长。这种实践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也是对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四、从无控走向可控
“智慧”是偶然生发的灵感,是思想的火花。无论从概念界定,还是她产生的时间、生成的方法和形成的过程都没有规律,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教师也都很难把握。拉萨路小学却探究一条可以调控的策略,他们精心预设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用心捕捉生发的智慧。
五、从孤立走向融通
智慧教育是针对当今过于关注知识教育而提出的。起初,很多学校的研究将其与传统教育和其他的教育研究对立起来。在确立这个命题时,批判的思考很有必要,但是客观来说,传统教育中也不是没有“智慧教育”的。拉萨路小学将他们研究的“智慧教育”与其他教育进行科学融合,这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彭钢所长在《智慧,教育现场中的发现与创造》的序中说,以“智慧”教育为灵魂,融会贯通各种教育认识和理解,统整各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一种再度创造。可见,他们是在继承中创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