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仁者见智

有大德才会有大智

 
 
 

日志

 
 

《放小鸟》课题导入的魅力(原创)  

2009-04-14 22:59:14|  分类: 每日积累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钱义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放小鸟》一课时,紧扣课题导入,看似平常,却魅力无穷。

        她在导出课题《放小鸟》后,问:初读课题时,我们会产生什么问题?孩子们听后纷纷汇报自己的问题:谁放小鸟?什么样的小鸟?为什么放小鸟?小鸟放了吗……

        她听了学生的回答,一边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善问问题;一边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板书:

        谁?

        什么样的?

        为什么放?

        放了吗?

        这个扣题设问,在这一课教学中至少有如下的魅力:

        其一,生成的问题构成了学生阅读的动力。课文是写这些吗?这些问题构成学习悬念。

        其二,生成的问题建构了课文的脉络。这四个问题,就是课文的写作思路。看起来是问问题,实际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让一年级学生带着“怎么写”阅读。

        其三,引导学生建构学习策略。学生提出问题,便要去解决问题。这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便形成了学习方法。

        其四,生成的问题形成了教学思路。这些问题既是学路,即便也成了教师教学的教路。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阅读探究。

        其五,让孩子保持好奇心。问便是一种好奇心。让孩子去问问题,就是激发他们保持好奇心,也是培养他们好奇心。

       其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自我设问,培养学生学会问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养成爱问的习惯。

  评论这张
 
阅读(249)| 评论(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