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仁者见智

有大德才会有大智

 
 
 

日志

 
 

智慧与知识2(摘肖群忠)  

2012-04-26 13:57:33|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智慧虽然并不排除知识,但智慧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能成为智慧的养料,就像杜维明所说,有时“好像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智慧的深浅没有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不少‘文盲’却很有智慧。譬如,世界各地没有书写文字原住民,就是靠他们的长老口传心授,把长期凝聚的智慧一代代承接下来的。就连公认的、极有智慧的人物也有不识字的,比如传闻中的六祖惠能……儒家传统里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点,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陆象山曾说过,‘吾虽一个大字不识,也可堂堂正正做人’。这至少说明了人格的培养不能全靠知识的积累来完成”。知识是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它可以考证,可以传授,可以通过多年学习生涯积累,而智慧却不能。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未必是智者。智慧不是知识多、心眼多,智慧要有远见、有眼光,要求对事物和人生的整体性把握,要有长期和全面的观点,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所创新。可见,智慧不离知识但又不等于知识。

知识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纯认知的态度,是关于整个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知识只是告诉我们事物是什么样的,而智慧则是一种涉及人生主体实践的、体验的、醒悟的态度,会指导我们应当如何去做。智慧不仅涉及认识,而且离不开实践。只有把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产生智慧。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纯粹认知的思考探讨,其目的仍然是为了人类的实践。知是为了行,是为了完美人性,实现人生目的。怀特海曾经说过:“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的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

从知识与智慧的表现形式和评价标准上看,知识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真理性的特点,而智慧则具有普遍与特殊相结合、规律与变异相统一的特点。现代知识论认为,真理就是具有某种普遍性、可重复、有规律的东西,而智慧虽然不排除这种普遍性的知识,但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比如,按儒家伦理普遍要求是“男女授受不亲”,但当“嫂溺”时则要根据这种特殊情景施之于权而“援之以手”,这种“经”与“权”的统一就是一种智慧。如果在这一具体实践场合,还一味地顽固坚持“男女授受不亲”,置嫂子生命于不顾,那不仅不是智慧,而且是愚昧或没有人性了。能够在各种特殊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动决断才是智慧。那种一味唯书、只会按条条框框办事的人不是智慧之人,而是书呆子和教条主义者。

知识只能告诉我们真假,只有智慧能告诉我们善恶对错。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德性,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根本性洞见和澄澈无比的精神状态,因而是一种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能力。孟子将“智”定义为“是非之心”,董仲舒认为“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他们都把智慧看作是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智慧是正确行为的指导,不是一般的聪明才智,而是一种整体的实践能力;智慧就是得道,得生活实践之道。作为一种实践的智慧,更需要身体力行。不能付诸实践,不能见诸行动的智慧其实还是知识,至少无法从根本上有别于知识。对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来说,是非判断往往不难得出,难的是按照正确的是非判断的结论来行动。

 承认知识与智慧的联系,要求我们在增强自己的智慧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但同时要看到,智慧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能力与德性的统一。因此,要形成智慧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勇于实践,即不仅要“学”,而且要“习”,将知识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不仅加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道德修养和人生的觉解。

  评论这张
 
阅读(53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