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仁者见智

有大德才会有大智

 
 
 

日志

 
 

李建成作文教学实践的价值(李玲)  

2012-04-27 15:16:50|  分类: 刊发文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李建成作文教学实践的价值

洪泽县实验小学   李玲

 近日,细细拜读了李建成校长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和语文一起成长》,顿觉醍醐灌顶。她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迈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她如一轮暖阳,给语文教学的春天增添勃勃生机。她也为我打开了作文教学的另一扇门: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欲写的冲动中成长

 人生命成长的动力源于自己的生命体,但也需要外在“呼唤”。学生作文是个体通过写作“让生命和语文成长”的一种方式。作文教学便应通过“唤醒”激发学生的欲写的冲动,促进他们的生命内驱力不断“生长”。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呢?众所周知,学生习作的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的。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等客体刺激,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即使完成作文也不会得到成长。为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爱活动的特点,经常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与他们一起玩耍,在玩中让他们产生想表达的欲望。如我在教学“写一次活动”时,先与学生玩“扳手劲”、“贴鼻子”等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留意同学的表现,再分小组到操场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回到课堂之后,我趁势引导他们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尤其能说说最精彩最激烈的场面,参加的人是怎样说怎样做,以及旁边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反映等。学生谈得兴致勃勃……我说:这种精彩的场面要想珍藏在记忆中只有把它记下来,否则今后就无法和别人分享你们的感受与快乐。此时,他们兴趣盎然,个个“摩拳擦掌”!由于“活动”这一客体的刺激和学生自我表现这一主体的需要,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他们在欲写的冲动中得到成长。

 二、例文引路,让学生在学写的构思中成长

 阅读是汲取,是滋养生命的一种方式;模仿是内化,也是润泽生命的一种方式。小学阶段通过“例文引路”是让学生阅读,是让他们模仿,也是让他们创造。学生通过学习例文的表达方式,并根据范文的表达方式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作文事料,提炼作文意旨,构思作文结构,酝酿作文情感,进行作文练习。苏教版小学作文教学,亦在通过“习作例文”实践这一思想。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8《编一个童话故事》,我对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进行了这样的阅读引导。

师:《肚子再也不疼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小花猫不讲卫生,生病了,后来按照医生说的去做,肚子再也不疼了。

师 :小花猫有什么不好的习惯?有什么影响呢?改掉坏习惯以后又是怎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这个故事有起因,有经过,还写了结果,小作者将这个故事写得非常——(板书:完整)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生:因为写得非常有趣!(板书:有趣)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非常有趣?

教师小结,并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编童话故事要“完整”,要“有意思”,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描写。这些写作知识,是学生从例文中由内而外地生成出来的,他们在阅读理解和想象创造的训练过程中会让语言生命和个体生命得到同生共构。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练写的实践中成长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生命成长的源泉。现在学生都是过着“楼宇生活”,生活单调。习作要求中不少内容他们都缺乏生活实践,作文时常是无话可说。实践智慧是在实践中产生。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写作文,也要让他们学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丰富和创新生活。例如,学写生活中有趣的事,我和学生家长利用周末带领孩子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组织学生开展捉蜻蜓,逮蚂蚱,挖荠菜,打桑果,摘枸杞,摸小虾等活动。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写作文。由于学生在大自然中用心感触而获得了鲜活的素材,生物的千姿百态又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心灵好像插上翅膀,笔尖真情流露自然。《龟鳅之战》《捉田螺》《荷》一篇篇精彩的习作刊登在在省级报刊上。

  我们在作文教学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耕耘着、实践着,但我深深地感到: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不应只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而应引导他们通过作文促进生命成长。

 

                                         此文刊在《语文世界》2012.5

  评论这张
 
阅读(26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