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仁者见智

有大德才会有大智

 
 
 

日志

 
 

后进生大多数是人为制造的(摘)  

2013-01-13 14:16:52|  分类: 他山之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后进生,其实是应试教育中单一评价标准的产物,用分数论高低,抹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如果多元评价学生,许多学生都能摆脱“后进生”这顶帽子。

■张德有

       自参加工作以来,笔者就一直担任班主任,经手的8个毕业班,全是后进型的,人称我是“后进生专业户”。在十几年的工作中,笔者记下与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并在“K12班主任论坛”发帖。《好老师转化后进生的36记》一书记述了我与某一届后进生们相处的日子。

后进生大多是人为造成的

       一般所说的后进生,是指学业或品行相对落后的学生。后进生还有诸如“潜能生”的称呼。单纯的学业后进生或者品行后进生,可能逐渐变成学业、品行都后进的学生。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禁锢下,许多家长和老师心里仅仅把成绩差的学生认定为后进生。而另外那部分学生,即使其他方面发展稍差,但只要成绩还行,也就“一俊遮百丑”,被认定为好学生。因此,基本可以这样认为:后进生,其实是应试教育中单一评价标准的产物。如果多元评价学生,许多学生都能摆脱“后进生”这顶帽子。

       不少学校以各种名义将后进生单独编班,形成事实上的后进班。一些教育专家呼吁取消按成绩分班,认为这样人为地造成等级差别,有违教育公平。然而,若不改变用分数和升学率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现状,按成绩分班的现象还会继续存在。

       笔者认为,应该辩证地来看这种分层分班的问题。分层分班,可能会使部分学生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甚至会使执教后进班的教师也被分为三六九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后进班内部,教师如果能抛开成绩标准,借机实施素质教育,则可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当然,这需要执教后进班的老师更新教育观念。如果老师仍以分数论高低,仍将会让学生“从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甚至将后进生转变成为问题生。

除极个别学生是由先天性原因导致后进外,绝大多数后进生在智力上都是正常的。那么,他们为何后进呢?

       谁是造成后进生的那只手

       笔者认为,失败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在与后进生的长期相处中,笔者发现:多数后进生都来自问题家庭,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有的是因为隔代抚养,老人对孩子非常溺爱;有的是因为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家庭教育能力;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观念不当,对孩子期望过高,揠苗助长;有的是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是因为家长控制欲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等。这样的家庭教育,往往导致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产生偏差,表现为是非观念不清,自律能力差,缺乏安全感,学习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学习成绩和心理品质相对落后。

       学校教育不当也对造成后进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学校在师资、评优指标甚至教师奖金的分配上,都重点照顾“学优班”,有意无意忽略后进班;或者降低对后进班的要求,只要不出事就行。分层分班的目的,不是为了优化教学,而是用牺牲后进班的手段保全学优班,甚至保全学校领导和学校的所谓面子。这些做法显然有违教育公平的原则。另外,部分教师的职业操守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班级内部教育有失公平,教师喜欢学优生,照顾学优生,对暂时落后的学生没有及时帮扶。有的教师感觉教育后进生难出成效,没有“奔头”,于是得过且过,更加剧了后进生的后进速度。

       社会环境对后进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学校周边不良青少年对后进学生影响很大。坏习惯的形成比好习惯的养成容易得多,这些“坏”榜样,很快会在学生同伴中影响更多的人。另外,游戏厅、网吧等的管理是否规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改变后进生靠什么

      弄清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也就能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转化工作。

       进行有效的家长培训,从妊娠期开始,到幼儿园、小学、中学进行相关“家庭教育”的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和能力,以避免或减少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以便有效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

        作为学校,应该避免带有教育歧视的分层分班,真正实现均衡分班。如果实在要分层分班,应该将优秀的师资向后进班倾斜,将评先评优的政策向后进班的老师倾斜,在学校形成以带后进班为荣的氛围。是否关注、怎样教育后进生,是评价学校对教育能否有担当的试金石。

       作为教师,面对后进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勇气、耐心和教育能力。要看到执教后进班是大有作为的,魏书生、李镇西等不少名师都是从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的。教育后进生并使其有所转变,更能让教师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多年后,最懂感恩的学生,往往是当年的后进生;多年后,发展变化最大的,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当年的后进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要在有限的几年时间里,对学生下定论。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持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后进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长处。设法激发其学习动机,优化其非智力因素。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努力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后进生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借助同伴关系,使后进生在班级互动中改变自己。最要紧的,应该是对后进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天生一人,必有一人之业”,让学生感到被需要,从而产生成就感,价值感。最重要的,如果教师不能有效转化后进生,则尽量不要在自己手中制造出新的后进生来。

       对学生来说,家长、学校、教师、社会的影响,都是外因。对自己有更高的期许并付诸行动,才是改变自己的最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编 后】

        在我们许多学校存在一种不公平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入校后按考试成绩分班,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差生班也就是这样产生的。然而当初,相当多的学校都曾经“负责任”地告诉学生和家长,学校采取的是随机分班的办法,不存在用分数判定学生好差的问题,这说明学校懂得哪种方式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但实际行动却有很大偏差。在追求升学率或者是在以升学率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的夹击下,采取了最不应该使用的方式。

        这种按分数分班的方式非常流行,从那些全国名扬四海的名校,到所谓“很烂”的学校,都循此办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以分数论高下不仅不科学,更严重的是对学生人格、自信心等造成了污辱和无法修复的伤害。而且,人格和自信心是分数根本无法替代的人之根本素质,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恰如其分的自信心,万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令人欣慰的是,该书作者所在学校已经开始修正这一偏差了,我们希望更多的学校也能修复偏差,使教育走进它应该“行驶”的“轨道”。

  评论这张
 
阅读(37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