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仁者见智

有大德才会有大智

 
 
 

日志

 
 

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刊发稿)  

2015-03-01 16:00:12|  分类: 刊发文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本质

李建成

 

摘  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根本目的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路径为:建立学校生命共同体;建立学校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建立学校生命共同体的做事方式。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保障;学校;生命共同体

引领学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存在的意义是引领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发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根本目的应是通过规范学校生活秩序、方式和品质,保障师生建构学校共同体,并在共同体建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最佳成长方式,从而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那么,我们应怎样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促进学校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

一、建立学校生命共同体

当下,虽然不少学者提出应将学校建成师生生命共同体,但是很多学校现在只是一个“集体”,还没有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现代学校制度建构首要任务是引导和促进学校建成一个生命共同体。怎样才算将学校建成生命共同体呢?其一,学校的每个生命体都是主人。每个人都可以当家作主,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和学有自己的选策权,有自己的参与权,能够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每个人都应成为完整的人,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需要,也都在追求自己的成长需要,在追求自己成长需要过程中不断成为“自己”。其二,学校的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这里生存状态良好,生活幸福,能按个体需要发展,且有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在这里能够得到尊重,只有个性和能力的差异,没有成绩好坏,可以多元发展。其三,学校的每个生命体情感是融通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情感交融,充盈着爱与施爱,享受着爱与被爱。其四,学校的每个生命体有共同价值信仰。每个人爱好和生活方式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的信仰是一致的,目标是相同的,大家能够携手同行。总之,学校建构制度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学校形成共同体,引导师生在制度框架之内融入学校共同体。

二、建立学校生命共同体的价值

学校要想真正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必须有每个人都能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应该说,共同体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是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当下,我们应建构怎样的促进共同体价值形成的制度?其一,要让制度能够引领师生从自己成长需要出发寻找共同体的价值。“共同体”是师生自己的共同体,其“价值观”是学校教育哲学,也是师生内心深处达到的“共识价值”。建构时便应从师生出发,基于他们的成长需要,让他们每个人自己寻找,自我探究。应该说,价值观的寻找过程便是自我教育过程。其二,要让制度能够引导师生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提炼共同体的价值。学校共同体的价值是一种组织价值观,是实现诸多学校目标必须遵循的若干价值原则。这便要求我们师生在建构学校共同体价值时要基于学校现实基础和发展可能,让他们根据个体成长需要和学校能够提供的学习条件提炼共同体的价值。应该说,价值观的提炼过程便是个体思想凝炼过程。其三,要让制度能够引导师生从社会发展要求出发完善共同体的价值。每个人都应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从根本上说,人更多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学习、生活和工作动机的,共同体的价值建构同样也离不开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便要求我们师生在建构学校共同体价值时要关注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让他们用社会视角观照已经提炼的共同体价值,使其更加完美。应该说,学校共体体价值的完善过程便是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总之,每所学校共同体价值的建立离不开制度保证,我们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其价值的建构。

三、建立学校生命共同体的做事方式

学校共同体形成的标志是有共同的做事方式,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最终目标就是引导共同体形成共同的行为文化。当下,我们应如何建构让学校形成共同做事方式的制度呢?其一,要让制度能够引领师生从自己成长需要出发实践共同体的价值。金生鈜教授认为:“教育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探询教育的价值应然学说,它通过思想而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应然的教育理想进行辩护,即为精神的教化辩护。” 金生鈜教授说的“教育哲学”就是“共同体的价值”。学校要建立一种制度让师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实践共同体的价值,通过实践达到真正教化人并把人引向美好生活的目的。其二,要让制度能够引领师生从学校发展需要出发规范共同体的行为。人的实践行为需要制度规范,学校共同体构成人员是由年龄、兴趣、个性等不同的人组成,这个共同体的实践更需要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我们应建立一种制度引领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规范个体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共同体的行为”走向规范。其三,要让制度能够引领师生从共同发展需要出发内化共同体的文化。共同体做事方式就是这个共同体的文化,这个文化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过程,就像《中庸》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共同体的文化需要通过广泛地学习、反复地拷问、缜密地思考、充分地论证、坚定地实践才能形成。总之,师生形成共同的做事方式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应通过建构科学的制度保证其文化的形成。

综上所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本质是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需要建构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

 

 

此文刊发在《江苏教育》2015.1(教育管理)

  评论这张
 
阅读(15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