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中学编辑一门校本课程,用背诗词代替上课和下课的铃声。在很多老师的辛勤耕耘下已经出版,本人为此书写了《让铃声“响彻一生”》 ,以此为序。
序:让铃声“响彻一生”
李建成
经过很多师生辛苦耕耘,以经典诗歌欣赏为上下课铃声的“铃声课程”诞生了。这些名篇佳句是中华经典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古代文人的智慧;这些诗篇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扩展,也凝结着编辑者的才智。
有人说,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人的生命时间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在这一定的时间内,人运用多少时间发展自己生命则是可以改变的。珍惜时间的人,能够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和生活,这便增加了自己的生命“长度”。看起来,每次上下课的铃声时间不到1分钟,但是一天集中起来至少有15分钟,每周应有90分钟,每年按40周计算就有3600分钟。我们挤出这些时间积累一点古诗文,不让其白白浪费掉,这不是让生命增加了一点“长度”了吗?
这些经典名篇内涵非常丰富:人文、科学、军事、工业和农业等等,涉及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写景状物的,有托物言志的,有借古喻今的……应该说,这些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灿烂的文明史,还是辉煌的社会学。她给我们的不只是文学的精华,也告诉我们如何做人,还告诉我们如何“治国平天下”。有人评价论语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也认为,未来人类如果想再有什么发现的话,需要到论语中寻找智慧。可见,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通过“铃声”学习这些知识,这不是让自己的生命增加了一点“宽度”了吗?
这些经典之作是作者千锤百炼锻造成的,篇篇锦绣,大气磅礴;句句深邃,意境高远;字字珠玑,言之有情。同时,这些佳句又是经过千百年“洗涤”积淀下来的,也是历代文人所认同和欣赏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她们是文学的根,是文化的根,也是我们人类生命素养的根。多积累这些优秀文化,增加的不只是文化知识,更是精神底蕴。应该说,我们在中学时代多积累这些名篇佳句,这不是又让自己的生命增加了一点“厚度”了吗?
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需要多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些知识所使用的方法。有的学习内容需要探究,通过探究领悟;有的知识需要记忆,通过记忆积累。应该说,经典诗篇积累的最佳方法唯有记忆。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希望同学们花很多时间强记,只是企盼大家每天上下课时能够用心倾听,在倾听时一边感受,一边欣赏,一边记忆。每周一两篇,耳濡目染,在休闲中学习。这样的学习不只是积累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还培养一种习惯,一种倾听的习惯,一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对每个人来说,比习得的知识更为有意义,或许我们中的很多人正是因这种习惯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诚然,每件事都应辩证看待,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课程学习的形态好坏我们暂且不去辩论,只是希望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情。我想,只要大家用心对待,凭借我们全体师生的智慧实践,我校的“铃声课程”一定会成为 “响彻学生一生”的课程。
2016年5月1日
评论